
5月16日,艺术与传媒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建国,倾情呈现《文明的守望——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像解码与视觉叙事》学术讲座,通过镜头语言深度解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表达的共生关系。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武有能及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广告等专业师生代表100余人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由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广明主持。本次学术讲座获得了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广西高校影视学会的大力支持。
讲座现场
冯建国作《文明的守望 —— 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表现》学术讲座
讲座中,冯建国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围绕摄影与世界文化遗产两大核心主题,带领师生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梳理摄影史中的经典案例,深入探讨当代世界文化遗产影像的创作维度。从尤金・阿杰镜头下充满历史韵味的旧巴黎,到小川一真纪录的庄严肃穆的清宫皇城;从贝歇夫妇运用类型学方法定格的工业建筑美学,到井津建郎坚守铂金工艺捕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美,冯建国结合自己多年创作的《黄山》项目,生动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摄影艺术家们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是摄影艺术的展现,更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在面对相近主题时,所呈现出的迥异创作理念与独特风格特色,让在场师生领略到世界文化遗产在影像中的多元魅力。
在互动环节中,王朝同学问到如何在物质文化遗产的摄影中体现人文性时,冯建国建议同学们把握时代脉络,积极与时代对话。他认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摄影要体现人文性,必须超越对 "物" 的单纯记录,聚焦遗产背后的人、故事与情感联结,通过镜头语言传递文化记忆、生活温度与人文精神。当镜头充满对传承者、生活者的共情,遗产就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标本,而是一部流动的人文史诗。他的精彩分享让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在摄影创作中的多元化思考。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的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激发。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师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文化遗产影像记录与表现的新大门,相信在未来的摄影学习和创作中,师生们将带着从讲座中获得的启发,不断探索创新,用镜头讲述更多精彩的文化故事,为摄影艺术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活动合影
一审一校:梁素兰
二审二校:陈广明 王高伟
三审三校:武有能 梁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招生处
VR实景
IPv6
南宁校区:广西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6号
桂林校区: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山街317号
党政办公室:0771-6031550(南宁)0773-8998055(桂林) 招生处:0771-6031555(南宁) 0773-8998009(桂林)